守时”=礼仪
假期中,中国某小学组织了一次日本友好交流访学活动。活动中,两国的孩子在各项活动中都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才华,并且还进行了友谊比赛。 学校的活动定在当天下午的3时整,日本学校的学生们都提前10分钟达到了现场,没有一个孩子迟到,并且,在日本的学校中,学生进校就换上软底鞋,整个校园不见纸屑、痰迹。反思我们参加活动的孩子,一些家长、学生却没有按时到达,时间观念很弱。
“不守时”=不靠谱
美国的金融和咨询两个行业因为高收入,很受在校生的青睐, 在经济形势不算乐观的情况下,更是如此。实习生小K,拥有藤校背景+橄榄球运动员。从几百份高大上的简历里被选中进入了第一轮电话面试。然而到了约定时间,小K的电话却没人接,过了十分钟再打,接了,他很抱歉说手机临时没电了。 小K面试起来头头是道,给大家印象挺深的,于是我们决定给他二面的机会。二面是到公司现场面试,除了单独聊天,还有和其他候选人分组讨论的环节。约好的10点面试,10点15分,小K同学西装革履但大汗淋漓的出现在公司门口,分组讨论已经开始了。面试官轻描淡写的告诉他,面试已经结束,可以打道回府了。 后来小K同学又写来邮件解释+道歉,但因为连续两次不守时,被刷已成定局。高学历、高智商被不守时打败,真的很可惜。
在日本、美国乃至全球人脉圈,职场规则中,一个人如果不守时,往往意味着他不靠谱、不能委以重任。
幼儿园,培养时间观念的起点
在美国,父母和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。从幼儿园起,孩子的环境、课程,点点滴滴中都渗透着时间观念的培养。孩子不但学会了“守时”,还从中懂得了如何管理、分配时间。
但“时间”是如此抽象的概念,幼儿园是如何做的呢?
其实,新生儿也有时间观念,宝宝满月前后就能够分辨白天和黑夜的区别了。国际教育专家认为,优质养育中,很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。
每天让宝宝在固定的时间吃睡玩,随着年龄增长,逐渐调整,让孩子的每一天都是可以预期的,这样有利于培养宝宝的安全感。宝宝有了规律,也便于大人更好的管理全家人的时间。
将“时间观念”渗透在点滴中
“给孩子一块表”
时间观念的启蒙,可以从挂在房间里的一个静音挂钟开始。
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,给孩子一个环境是很重要的。在明显的位置挂上一个孩子易懂钟表,旁边对应相应的课程表,让孩子们从小就意识到时间、日程的重要性。
无论在幼儿园,还是在家里,可以和孩子们做时间主题的手工,比如纸手表、纸盘DIY时钟。
一起画一些放在钟表上的小项目,协助孩子在上面记录每天的主要活动都花了多少时间。这样孩子就能直观的看到哪些事情花的时间长、哪些短。
“让孩子参与自己的时间管理”
让孩子参与到一日流程的制定中,让孩子有意识的开始了解自己每天生活的一日流程,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,逐渐在心中形成观念。
开辟一块地方,把每天的日程挂起来:
对于还不识字的孩子,都可以用图片表示出来,什么时候喝水、学习、运动、听故事、整理玩具一目了然。用这种方法,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具有时间的概念。
做一个任务孩子每完成一个任务,就让他自己把打开的“门”合上,这样,他们就会充满很强的参与感和成就感。
慢慢下来,孩子就会对做每件事应该预算多少时间,有了个大致认识。
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迟到,就是因为不会准确的预算时间。学会预算时间,是孩子以后合理规划日程的基础。
美国很多家庭都会要求孩子学会自己做 time budget(预算时间),制定合理日程表并且执行。这一点,幼儿园和家长们可以学习和借鉴。
“绘本也有时间概念”
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关于认识时间和星期几的绘本,比如:《好饿的毛毛虫》、《不高兴的瓢虫》。
时间管理的教育应该从让孩子感受时间开始。只有孩子对时间有了感觉,才能去管理它。
享受“守时”的快乐
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,而是去更有效的运用时间。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,才能让孩子学会守时,懂得了时间的重要性,孩子自然就学会了抓紧时间、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必须完成的事情。
新学期伊始,孩子掌握这项本领就会事半功倍。“守时”,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。